一、发展背景
国有昌图县付家机械林场(以下简称付家林场)成立于1958年,位于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经营范围分布在昌图县三江口镇、三江口农场、付家镇、古于树镇、七家子镇、长发镇、后窑镇七个镇场。目前隶属于昌图县林业服务中心。林场主要承担森林生态建设、森林培育技术研究、林木良种选育及新技术推广、维护地区生态安全等职能。付家林场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林场始终把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防风固沙,维护本地区生态安全。近年来,付家林场通过创新松杨混交的造林模式、大力加强退化林修复工作、调整林分结构,优化造林树种、发展林下经济,取得一定成效。
二、经验做法
(一)创新造林模式,谱写防沙治沙新篇章
1.松杨混交造林,探索造林新模式。由于造林初期主要以樟子松和杨树人工纯林为主,从2010年开始,付家林场樟子松人工纯林集中发生衰退病,导致樟子松大面积死亡,林场及时进行了皆伐改造。通过此次衰退病的大面积发生,林场及时改变了以往纯林面积过大的造林模式,增加了针阔混交林面积,并采用块状混交、行间混交等混交模式,混交林的面积比例已经超过造林面积的60%以上。为了达到更好的造林效果,林场根据季节、林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春秋季机械造林、春季人工造林、雨季营养钵(樟子松)造林。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保存率达到85%以上。
2.加强退化防护林修复,新增优良造林树种。2020年起,为了提高森林防护功能,提高林地生产力。林场的造林工作重点转向退化防护林修复工作,每年修复退化防护林面积2300亩左右,采取在樟子松退化林中栽植杨树、桑树,在杨树退化林中栽植樟子松的方式,逐步培育针阔混交林。
(二)改革造林机制,确保造林质量
付家林场成立了昌图县华奕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付家林场以公司运营的方式完成各年度造林任务,2025年完成修复造林4096亩,更新造林251.8亩。优质的工程质量提高了公司的信誉,为林场加快林业发展获取了一笔无形资产。搞活林业经营方式,确保生态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调动了林场工人的积极性,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取得了双赢的局面。这为林场今后以林业经济为主线,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迅速发展,完成生态保护任务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生态保护力度,促进林业长远发展
自国家重点公益林政策启动后,我场的所有工作围绕着生态保护这一核心制定工作计划。着手加强森林防护队伍建设和设施配备。成立专业扑火队伍及防火、公益林管理及森防防火办公室。配备专业防火工具及防火救援车,维修了六处管护站,并为各管护站配备了防火工具库。
林场树立工作宗旨,要求对火险隐患做到“三不放过”即,查不出原因不放过,不制定整改方案不放过,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放过。禁止放牧、狩猎、砍伐等破坏生态行为出现,由于措施得力,有效的保护了森林资源,多年没有森林草原火灾和毁林行为发生。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使林区生态环境开始呈现良性发展,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和珍稀鸟类等又出现了,森林变得更加茂密。
(四)增强科技技术合作,努力发展林下经济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只有恰当的运用科技手段,在林业生产和管护工作中增加科技含量才能高效推动林业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林场与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大学、长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林业产业发展进步。
1.林下松杉灵芝和桑黄培育。付家林场与大连大学、吉林长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径,今年7月初在付家林场种子林分场开展了松杉灵芝和桑黄的种植试验。借鉴汪清县、抚松县成熟的桑黄、灵芝培育经验,进行用樟子松接种灵芝菌试验,创新性地将卫生伐下的樟子松枯死树“变废为宝”,作为培育灵芝的原料。目前,完成接种松杉灵芝接种800包,桑黄试验300包。发展林下松杉灵芝培育试验,既盘活了闲置林业资源,又开辟了增收致富新渠道,更是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试验成功后将采用公司自营(公司+合作社+农户)项目合作,种植分包等多种形式大面积开展松杉灵芝和桑黄种植项目,持续深耕林下经济领域,为林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桑树栽植及综合利用。桑树抗逆性强、生长量大,防风固沙效果显著。2018年,林场从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引进桑树进行试验林建设,获得成功。林场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签定了科技支撑协议,定期开展林业科技普及教育。每年沈阳农业大学的教授都来林场开展各种科学试验,并就桑树的栽植及桑树的综合利用、病虫害的防治等举办科普培训班,通过科学普及培训,全面提高林场职工的科技水平,增强科技意识和自觉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努力培养懂技术的林业人才,充分发挥潜力,培养壮大林业科技人才队伍。目前,桑树栽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1000余亩已结实。而且桑树浑身是宝,可用于酿制桑葚酒、制作桑叶茶、桑叶饲料等深加工产品。栽植桑树不仅提高了北方沙区土地生产力,增加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碳汇,还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3.构建新型“樟嫁红”果材兼用林。付家林场积极推进樟子松嫁接红松试验项目,构建新型红松果材兼用林。从刚开始的150株试验嫁接,到建设105亩红松优树收集圃,再到近两年的大规模嫁接,如今付家林场嫁接的红松长势良好,部分已开始结实。通过樟子松嫁接红松的办法,不仅大大缩短了红松结实时间,解决了红松实生苗在当地不易存活的问题,还改善了三北地区的林分结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带动周边农户合作共赢。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造林的成活率,我们在造林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一些经济作物,种植花生、地瓜、黄豆等矮棵农作物5200多亩。同时,部分地块采取了花生垄沟、黄豆垄台的种植间作试验。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不但能有效的提高水土的保湿能力,对农作物施肥的同时也能让树木吸收部分肥力,促进树木的生长,能最大限度上降低林间抚育的成本,带动周边农民创收。
三、取得成效
(一)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1.每年林下种植花生5000余亩,为当地财政创收300余万元,周边种植户平均每户增收2万余元。
2.松杉灵芝每立方米可生产灵芝10千克左右,每千克100元,亩产值可达到10万元左右,去除成本每亩利润可达到5万元左右。
3.桑黄每个菌包可生产桑黄约0.6千克,一个大棚可生产3000千克,每千克200元,去除成本每个大棚利润可达到2万元左右。
4.“樟嫁红”红松果材兼用林进入盛果期后,每亩经济效益可达1万多元,红松采伐后,相比樟子松木材收益还能增加50%以上。
(二)生态效益明显
付家林场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植被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效益显著
与此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带动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了职工收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林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借鉴经验和示范引领作用。
随着林下资源的有效开发,林地综合效益将得到大幅提升。林场将科学规划林下经济产业布局,充分利用本林场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松杉灵芝和桑黄等林下产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三重驱动下,使林药、林农、林果产业从特色产业逐步迈向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绿色动能”,真正实现“一片林海绘生态蓝图”的发展愿景。未来,付家林场将继续深化科技引领,大面积种植推广林下经济,充分调动林场职工和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发展林下经济;同时,充分发挥森林“钱库”功能,使山林增绿、林农增收。(信息来源:昌图县林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