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竹山县大庙乡鲍家河村,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茶园里数百只土鸡正在悠闲觅食,套种的月季花开的格外灿烂,不远处还有不少桂花树,几栋“小木屋”式建筑散布于内,园主人在茶园里劳作。“茶园里套种月季和桂花,又养鸡,这种林禽种养新模式,生态环保,实现了单位面积产值的提高”。这片茶园的主人就是竹山县星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飞。
2017年,田飞把自家的10余亩田地全部种上茶叶,准备生产绿色有机茶叶。眼看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不少山坡地开始荒芜。他又流转赵家湾闲置荒地50亩,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位于山坡的地块,纳入退耕还林政策范围,更坚定了他发展产业的信心。种下茶树后,他就在本村招收富余劳力,并聘请专业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先后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0余户到合作社务工,帮助除草施肥,户均劳务增收达到5000元以上。发展茶园给荒山披上绿装,增绿又增收,一举两得。
2018年腊月,田飞经过市场调查发现景观苗木商机巨大,他开始在茶园的闲行里栽植月季。4000株月季苗拉回十堰,从挖窝、栽植培育、修枝嫁接及病虫害防治,他每天去现场查看。他请教林业专家,多次到南阳市卧龙区和许昌市鄢陵县学习栽植和嫁接技术,自己动手进行嫁接,丰富月季种类,终于栽活了10余亩月季。
今年为了提升茶叶品质,有效预防病虫害,他购买桂花树百余株栽植在茶园周围,使得茶园变得更加美丽。疫情解封后,他又从襄阳谷城购买蛋鸡600余只,黄公鸡和黑凤凰鸡400余只,发展茶园养鸡。林下养鸡,土鸡的粪便与土鸡饲养剩余草渣与树叶混合,快速分解,能及时补充土壤养分,利于茶树生长,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茶树给土鸡遮阴,土鸡给树木提供生长所需的水肥。
今年清明前后,“林鸡”立体种养生态模式效益初显,茶园共采摘芽茶200多斤,获利十多万元;网上售卖月季花100多株,远销陕西白河、湖北十堰等地,收入万余元。桂花树正在茁壮成长,稍大一些能卖个更好价格。茶园里鸡个大肉肥、口味独特、品质更优、营养价值更高,预计每年出栏4次,现在已有不少客户预订,将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林鸡”立体种养生态模式,符合当地实际。种养并重,以牧促林,培育开发绿色农业产品,拓宽产业路径;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林下产业发展模式,走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促进群众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