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郧西县人民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湖北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创新,多措并举为古树名木“保驾护航”,让这些见证历史变迁的“绿色文物”重新焕发生机。
全面普查,做到“树有身份”。通过采用微信小程序和平板通图采集等方式详细核查登记每株古树名木的树种、位置、树龄、树高、胸围、冠幅、生长势、立地条件、权属、保护现状等基本信息,对每株古树的各个方位进行了拍照存档,建立古树名木电子档案,动态更新古树名木图文信息,让每株古树名木都有了“身份”。据最新普查统计,全县共有古树名木1493株(其中一级古树名木88株,二级古树名木171株,三级古树名木1234株)。现有古树群16个,524株。
压实责任,做到“树有人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古树名木权属情况,建立了林业、住建等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协作管理机制,压实乡镇、村级等基层组织属地管理责任,充分利用“林长制”机制,以护林员责任网格为单元,各村协助管护,根据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将古树名木保护划入对应网格,古树名木管护职责写入护林员管护合同,确保每株古树都有人认领管护。全县2000名护林员已纳入古树名木保护队伍。
实施复壮,确保“树有体检”。坚持定期对一级古树名木每年实施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综合评价制度,对其实施“一树一策”专项保护。对倾斜倒伏古树名木,使用生态型支架加固支撑扶正,确保整体景观效果;对树干腐朽中空古树名木,实施除腐消毒、防腐处理、封堵树洞,清除病虫害隐患;对长势弱古树实施根部换土、开挖复壮沟、砌筑透气复壮,增加根系吸收能力,延长寿命等。截至目前,已对全县47株(其中一级古树名木32株)采取砌围栏、回填培土、树洞修补、安装避雷针等措施进行了抢救复壮保护。如安家乡八道河村千古红豆杉通过复壮已焕发出新绿。
加强宣传引导,促进“树与人共生”。充分利用“湿地保护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重要节点,印制宣传手册1000余份、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影响广泛的宣传活动,同时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渠道,宣传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旅游和文化价值,通过宣传引导唤醒敬畏之心,实现“人在树下栖,树为人共生”的美景。
购买保险,做到“树有安全保障”。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十堰中心支公司联合推出地方政策性“古树名木综合保险”,为全县登记在册的55株一级古树名木提供了115.5万元风险保障。(郧西县林业局 李守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