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新闻动态 > 省区动态 > 正文

河南济源:加快林业生态扶贫步伐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媒体:原创  作者:济源市种苗站
专业号:济源市种苗站 2019/11/15 11:45:05

 

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也是河南省重点林业市之一,全市山场面积广阔,森林资源丰富,在1931平方千米的版图中,山区、丘陵面积占到88%,森林覆盖率达45.06%,居全省第二,且贫困人口分布与林业发展重点区域高度重叠,该市的市情、民情、林情决定了林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近年来,济源认真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林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打开“两山”论转化通道,加快生态扶贫步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尽显担当和作为。


2

第一,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济源依托深厚的森林资源禀赋,按照“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路子,为乡村振兴绘好了经济蓝图。

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核桃产业是济源的林业特色主导产业。目前,该市已发展核桃15万亩,涉及10个镇、街道的290个行政村5万余农户,规模500亩以上的村有110个,进入结果期的核桃园区10万亩,其中进入盛果期的园区7万亩,年可产核桃干果7000吨,现有全国核桃标准化示范园区3个,核桃专业合作社37家,5家核桃深加工企业年产值过亿元,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全市核桃收入上万元的农户超过500户,核桃产业集群产值10亿元。今后在继续发挥主导产业优势的同时,济源还将继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林业行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实施“一村一品”特色林业产业提升计划,形成主体协作紧密、产业链条完整、利益联结高效、竞争能力较强的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挖掘特色富民产业,做强木本粮油等富民产业,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依托森林和自然景观众多的优势,全力推进全域旅游。2017年,济源市林业局申报的“愚公森林小镇”以全省排名第一通过评审;南山省级森林公园、水洪池风景名胜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森林氧吧”。还建成了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南山森林公园、九里沟、小沟背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大沟河林场、王屋山景区入选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在景区周边及沿线发展了一批以餐饮、住宿、休闲、采摘为主的森林人家,涌现出王屋镇五里桥、承留镇花石、坡头镇双堂等一批生态休闲特色村。据了解,2018年全域游客接待量达1350万,同比增长17.6%,旅游收入65.9亿,同比增长18.1%,济源也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2019年,全国唯一一条直通首都北京的森林步道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济源段)揭牌。下一步,该市还将继续打造一批森林休闲养生福地,充分挖掘绿水青山背后的金山银山,发展绿色经济,美丽经济。

三是提升打造品牌产业。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14.68万亩,涉及全市10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37009个农户,人口约13.6万人,截止2018年底,国家共拔付资金33809万元,户均补助9135元,户年均补助480元,退耕农户经济收益获得大幅提高,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林业产业镇、产业村,其中,坡头镇的薄皮核桃,下冶镇的山楂、石榴,克井镇的核桃、冬凌草,不仅富了群众,已成为济源市的城市名片。下一步,该市还将树立品牌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森林产业示范,提升林产品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竞争力,引导企业开展林产品电子商务,真正让林产品从深山“走出去”。 


1

第二,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实现乡村生态宜居。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源林业系统深入践行“两山”论重要思想,围绕“五年增绿山川平原,十年建成森林河南”之目标,加快推进现代生态林业建设。

一是大力开展国土绿化美化。近年来,济源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市林业局荣获“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单位”。2018年森林河南生态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未来5年间,济源还将完成营造林48.87万亩,廊道造林绿化2.13万亩、159公里;实现湿地保护率不低于67%,增加湿地面积9000亩,建设森林特色小镇3个、森林乡村52个。围绕工作重点,在城郊造林绿化工程中,济源各镇、街道、企业已完成绿化面积13220亩,总投资10707万元。既修复了城郊生态系统,改善了人居环境,又通过流转土地、返聘农户,让农民获得租金,挣得薪资。实现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结构质量稳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添上了一笔浓厚的青山底色。

二是全域提升乡村绿化水平。2018年以来,济源改变以往集中组织定点植树的方式,由分包全市59个贫困村和50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的近200家责任单位分赴各村,因地制宜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各类经济林、绿化苗木6.1万株,着力美丽乡村建设,助推脱贫攻坚;下一步不仅要继续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生态修复、资源保护,恢复、再现乡村过去原生态的自然风貌,让广大乡村更生态宜居。而且要优化林木布局,推进乡村路边、水边、房边绿化美化;加快庭院林业建设,力争实现乡村庭院四季花果飘香;尤其要结合生态特色,因地制宜,做好“一村一品”特色文章,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有效改善乡村生态条件。 

    三是严格保护森林生态资源。近年来,济源在贫困山区加强野生动植物动态监测、推进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强化野生动植物监管、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做好野生动物疫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如今,包括红豆杉、青檀等珍稀植物在内的植物品种1800余种,金钱豹、黑鹳、白天鹅等珍稀动物在内的动物品种700种。今后,还将严守林地、湿地、物种生态保护红线,切实加大保护力度,规范林地保护管理,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强化“天然林、公益林、商品林”管理,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一区两园”建设,积极探索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确保济源生态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功能改善。同时还将加快提高生态资源科学管理水平,大力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区管理能力,切实维护贫困山区平安稳定,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3

第三,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引领乡村乡风文明。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济源坚持生态普及、文化引领、理论研究并进,秉持发掘保护、传承利用、融合发展并举,大力建设和弘扬森林生态文化,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是着力引领乡风文明。充分发掘、大力扶植、广泛宣传济源林业系统涌现出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法团、全国优秀护林员刘小波、王备战等先进典型;加强林业行业精神的提炼培育和宣传推广,深入贫困村讲好林业故事,传播林业声音,既教育引导林区干部群众努力做乡风文明的践行者,又不断丰富乡风文明的内涵,为广大乡村乃至全社会树立榜样和标杆,切实用生态文化和林业行业精神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引领乡风文明,助力脱贫攻坚。

二是深入挖掘乡愁文化。在高质量完成古树名木普查任务的基础上,济源采取实体挂牌和虚拟挂牌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挂牌、认养和保护工作,组织专人深入贫困山区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古树名木专项保护工程,按照“一树一策”的要求,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森林之美、古树之奇,有效传承乡愁文化,目前,全市已有近700株古树受到专业性保护,济源也先后荣获“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市”等荣誉,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是广泛开展生态教育。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修复和荒漠化治理等生态环境建设支持力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结合“湿地日”、“爱鸟周”等活动,多层次、多样式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活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宣讲,引导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积极举办观鸟节、梨花节、槐花节、艾香节、丰收节等生态文化传播活动,积极打造生态文化宣传、扶贫教育的主阵地。目前,济源已被确定为“国家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市有2个行政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4

第四,深化林业改革和法治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有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着力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构建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经营体制、机制,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努力推进脱贫攻坚,给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

一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做为“全国集体林权股份制改革试点市”,济源完美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进一步明确林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激活出贫困山区发展内生动力;以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林区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林业新型主体建设,探索公益林补偿收益权抵押贷款,有序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广泛调动农民和社会力量,引导林业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带动贫困山区林业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优化林业审批程序。完善办理服务流程,全面提升林业行政管理和服务能力,基本实现了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同时,率先在全省成立行政审批山区服务中心,把发展林业社会化服务作为转变管理方式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现代林业服务业。在征占林地、环境保护审批方面关口前置,开辟绿色通道,支持贫困村合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拓宽增收渠道,有效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三是健全林业法制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林业执法支队,充分发挥执法支队和森林公安保卫森林资源安全、维护林区社会秩序稳定的职能作用,先后荣获“全国森林公安机关优秀执法示范单位”、“首批河南省行政执法责任示范点”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同时,常态化进山入村开展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山区贫困群众的法治素养;结合森林防火等资源保护工作,加强贫困地区“信息网”工程建设,整合完善贫困护林员队伍,全面提升林区社会治理能力。

第五,广辟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助力乡村生活富裕。   

近年来,济源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实施精准帮扶,不断放大林业富民的覆盖面和受益面,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一是夯实林下经济发展基础。目前,全市共组建各类林业合作经济组织300余家,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39.64万亩,林下经济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增长点,培育打造了鸿润苗木、济世药业、柳江牧业、阳光兔业、丰之源饮料等一批林业龙头企业,林下经济产业逐步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其中,济源冬凌草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林下经济产值达6.87亿元。2019年,济源预计林下经济产值将达到近9亿元,林下经济发展面积将累计达到49万余亩,会有效辐射山区5个乡镇47个贫困村852户贫困户2814名贫困人口。

二是扎实开展公益岗位扶贫。针对济源不是国家级贫困县,享受不到国家生态护林员资金和政策的实际,依托天保工程创新扶贫政策,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40名,每人每月补助800元。另外,结合防火工作形势,适时从王屋镇招收村民担任冬季森林防火紧要期扑火队员,积极提供食宿,按月发放工资,有效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

三是落实林业扶贫五项政策。加大对造林绿化、生态修复、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研究出台林业扶贫“五项”政策,全力以赴抓好落实,截至目前,向贫困村提供核桃苗36060株;提供法桐100株、直杆榆380株、金丝楸600株、黄甘李1200株、长山核桃1350株、皂角4000株。在荒山造林、在森林抚育等林业工程中,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项目招投标中把使用贫困人员作为一项加分项,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育的杨树、核桃和侧柏等苗木,在造林工程中优先安排使用。近年来,参与林业工程的贫困人员累计达1000人次,使用贫困户育苗14万余株,让群众通过劳务获取报酬,实现脱贫致富。

生态兴则文明兴,环境美则生活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济源将继续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瞄准“精准”二字、把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持之以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工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增绿添彩.

 

 

阅读 1080
推荐
专业会员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林草种苗APP

请扫一扫或长按

主办单位:关注森林网

京ICP备05067984号-48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