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地方林草动态 > 辽宁 > 正文

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国有彰武县章古台林场:以科技创新书写绿富同兴的治沙样板

媒体:辽宁省林草局网站  作者:局林场种苗处
专业号:辽宁种苗 2025/4/18 11:24:52

导语: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我省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取得标志性成果的关键之年。我省持续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以28个全国试点林场、15个现代国有林场试点单位为样板,以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参与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种苗基地为工作重点,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探索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新机制、新模式,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和林业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即日起,在省局官网上推出国有林场试点建设报道,关注他们在试点建设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国有彰武县章古台林场:以科技创新书写"绿富同兴"的治沙样板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一片曾被称为“死亡之海”的荒芜之地,如今已化作绿洲绵延。国有彰武县章古台林场(以下简称“章古台林场”)历经六十六年坚守与探索,用片片林海为“三北”地区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章古台林场地处辽宁省最大的风沙区治理前沿阵地,作为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之一,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用科技创新与产业赋能,在科尔沁沙地边缘书写着“绿富同兴”的治沙样板。这片见证生态涅槃的绿洲,正为全国沙化荒漠化治理贡献着可复制、可推广的辽宁智慧。

制度引领:推进国有林场规范化管理

章古台林场坚持把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维护森林草原资源安全为己任,全面贯彻落实《阜新市防沙治沙条例》和《阜新市草原保护条例》,向管理要成效,全面开展封山禁牧,保护和培育林草植被,维护生态安全。建立健全林长制管理制度,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提高科学利用水平,实现了森林资源“三保、三增、三防”目标。

经过几代林场人67年的不懈努力,接力奋战,如今章古台林场变成了瀚海绿洲,林场总面积8.01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6.98万亩,森林覆盖率87%,活立木蓄积量17.6万立方米,全场职工57人。全场下设塘坊、清泉、中窑、清沟4个管理工区。场长单佰志表示:“我们不仅要‘护绿’,更要‘扩绿’‘兴绿’,通过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让沙漠变绿洲,让百姓得实惠”。

 

科技赋能:打造防沙治沙“样板地”

 

章古台地区曾饱受风沙侵袭,流动沙丘遍布,粮食亩产不足百斤。面对“风起沙飞扬,沙落地成荒”的恶劣环境,1958年建场以来,林场以“向沙海要绿洲”的决心,以防沙治沙为根本、以科技为治沙利器、以长效管护为重点,针对沙地特性,创新实施“乔灌草结合、针阔混交”的立体治理模式。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集科技力量、人才优势、林场智慧,先后培育出以樟子松、油松、五角枫、蛋白桑等为代表的抗风沙、耐瘠薄的先锋树种20余种。科尔沁沙地针叶树引种研究项目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新建100亩智能化苗圃,培育彰武松、樟子松等优质苗木,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供优质苗木。围绕《彰武县森林碳汇精准提升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积极与沈阳农业大学碳汇研究团队进行对接联系,开展樟子松树种碳汇计量监测模型工作,为林业碳汇CCER项目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探索和实践,打造了30亩小型植物园,植物种类上百种,目前已经成为阜新市彰武治沙学校现场教学点之一。积极推进科技引领科技治沙与“兴绿”工程,全面与沈阳农业大学开展合作交流,完成防沙治沙项目蛋白桑精品造林0.15万亩,既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林农对蛋白桑树种造林培育的积极性,又为打造全国跨区域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荒漠变林海:全面实现生态逆袭

章古台林场作为全国防沙治沙试点单位,紧盯沙化林草4.3万亩任务目标,通过采取退化林修复等人工直接干预措施,截至2024年底,综合治理沙化林草地达1.6万亩,植被综合盖度达60%以上。大力实施国家重点造林、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等工程项目,先后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以樟子松、油松、杨树为主栽树种的“三北”工程人工造林3.4万亩、退化林修复5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项目4.4万亩,开展全国防沙治沙跨区域综合项目区造林2.6万亩,在北部沿科尔沁沙地营造了南北宽约3公里、东西长30公里的防护林带防风固沙林带。如今,林场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跃升至87%,活立木蓄积量达17.6万立方米,构建了“阻风-固沙-改良土壤”三阶生态链,成功阻断科尔沁沙地南侵。

产业融合:从“治沙”到“致富”的创新实践

林场突破传统治沙模式,走出一条“治沙致富”的特色路径,林场培育出樟子松、蛋白桑等20余种防沙树种,其中优质造林绿化苗木樟子松输送到“三北”十四个省、区达1.5亿株,成为国土绿化的“绿色种子库”,依托林下资源,林场发展起“立体经济”。一是蛋白桑产业:蛋白桑枝条可作饲料、桑叶可养蚕,实现“一桑多用”;二是林下复合经营:在平缓林地套种红柴胡、防风等多种草本植物,在坡地种植沙棘等灌木,既固沙又创收;三是樟子松嫁接红松工程:樟子松、油松采用红松结实优良无性系进行嫁接改良3-5年可开始结果,8-10年后进入盛果期,以后每年都有经济收入,有效提高了红松对不良立地条件的适应性,林场2024年成功嫁接红松2100亩,2025年计划嫁接900亩。逐步打造出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红松精品林”。

未来蓝图:荣誉加冕再出发 绿洲蓝图绘新篇

从“省级森林防火先进单位”“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到“全国防沙治沙示范林场”,林场用荣誉见证蜕变。未来五年,林场将聚焦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任务目标,坚持“三绿”并举、推动“四库”联动、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利民”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依托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三北”六期等工程,加强生态治理模式的探索研究,计划完成科尔沁沙地南缘综合治理项目和“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1.2万亩;发展林下特色产业,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工程1万亩、林下中草药1万亩、蛋白桑0.1万亩,新建苗木培育圃0.01万亩;有序推进生态与经济有机融合,积极推动辽宁章古台沙地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大力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绿色产业,通过采取“以林养林”“以产促治”等模式,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让“绿富同兴”成为现实。

结语:沙漠绿洲上的中国答卷

从昔日“沙进人退”的艰难困境,到如今“绿富同兴”的蓬勃盛景,章古台林场以六十六载如一日的执着坚守,树立了熠熠生辉的示范标杆,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正以勃勃生机,展示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为全国沙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沙漠可以治理,绿洲可以创造”,站在瞭望塔上,章古台林场场长单佰志望着无垠的林海,“我们要让每粒沙都记住,中国人能让荒漠变绿洲!”展望未来,这座屹立于沙漠之畔的“绿色长城”,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注入源源不断的“辽宁智慧”,贡献坚实有力的“章古台林场力量”。(信息来源:局林场种苗处)

阅读 474
推荐
专业会员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林草种苗APP

请扫一扫或长按

主办单位:关注森林网

京ICP备05067984号-48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