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背景
金塔县地处巴丹吉林沙漠与库姆塔格沙漠之间,三面环沙,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81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4%,境内分布415个风沙口,其中18个为重点风沙口。地表植被稀疏,以流动沙丘、固定半固定沙地及戈壁地貌为主。干旱少雨(年均降水60-120毫米)、蒸发量大(2400毫米以上)的极端气候条件,导致风沙侵蚀、耕地退化、水源减少等生态危机。长期以来,传统农业受限于水资源匮乏,面临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与经济转型压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近年来,金塔县不断创新生态治理模式,依托丰富的沙化土地资源,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荒漠化治理和沙产业开发,先后在重点荒漠化区域和主要风沙口栽植梭梭等沙生植物51.6万亩,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15.47万亩,白刺接种锁阳3万亩,形成“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复合生态系统,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带动千余人增收,认证肉苁蓉、锁阳有机农产品,打造“甘味”品牌,并建设黑河沿岸食药同源产业示范园区,不仅巩固了防沙治沙成果,又通过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
金塔县的发展背景是生态危机倒逼下的主动转型,依托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将治沙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利用,荒漠化治理和沙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生态修复与经济增值的双重目标。其经验为同类地区提供了“以沙养沙、以产促治”的可行路径。
二、经验做法
一是政策保障。依托林业贴息贷款惠民政策,助力龙头企业扩大发展生产规模,开发优质产品,积极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解决了林业企业融资成本高,流动资金困难的严峻难题,增强了企业发展的生机活力。近年来,通过“政府带动 企业参与”双联动机制,培育了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参与沙荒治理,并积极引导、鼓励发展沙地食药同源产业,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西侧、黑河东岸栽植梭梭等生态林,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白刺接种锁阳等食药同源产业,促进了林农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
二是项目带动。积极与中国绿化基金会、省市林草部门对接,争取“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巩固防沙治沙成果项目等多个林业财政项目,持续加大荒漠化治理和沙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力度,增强区域创新发展动能,助力产业集聚纵深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16.5亿元,完成生态造林51.6万亩,并初步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治沙产业链,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是技术支撑。金塔县将荒漠化治理与沙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同步推进,在荒漠化治理过程中,积极与兰州大学、河西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试验,探索梭梭接种肉苁蓉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应用抗旱节水造林技术、梭梭接种肉苁蓉技术、白刺接种锁阳技术、梭梭林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等,积极申报市县级科技项目,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积极与兰州大学生态学院合作,建成“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引进先进监测设备,在基地设置监测站点,实现滴灌远程智能监管,不仅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主要成效
1.生态效益。梭梭在荒漠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抗旱、耐寒、耐风蚀沙埋、根系极发达,主根、侧根可延伸至地下10米外,成片的梭梭能够在流动沙丘上建立持续性和稳定性较高的植物群落,减缓区域的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盐分和养分,增加地表粗糙度显著降低风速,有效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截至目前,金塔县通过规模化种植梭梭林,累计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达51.6万亩,单株成年梭梭可固定沙地约10平方米,按每亩种植111株计算,每亩梭梭林年均固沙面积约1110平方米,51.6万亩梭梭林年固沙总量达5.7亿平方米(约86万亩),有效遏制沙丘流动。成片栽植的梭梭林还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2.经济效益。金塔县已发展人工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15.47万亩、白刺接种锁阳基地3万亩,年均采挖肉苁蓉、锁阳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左右,带动加工、运输、文旅等关联产业增值2亿元以上。建成肉苁蓉烘干、切片、制茶生产线3条,开发肉苁蓉、锁阳系列保健产品和文创产品20多种,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大漠农林公司生产的肉苁蓉获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大漠长林”牌有机肉苁蓉荣获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品牌赋能撬动高端市场;2023年,肉苁蓉被列入《食药同源目录》,打通了进入食品、保健品市场的政策通道,推动销售单价提升15%-20%;通过参加大湾区招商活动,金塔肉苁蓉以“特、新农林产品”的身份进入粤港澳市场,签订鲜果38元/公斤的订单(高于本地收购价30%-50%),年订单量超500吨,订单收益达到1900万元以上,产品覆盖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3.社会效益。金塔县荒漠化治理和食药同源产业协同发展带动本地产业扶贫和劳务输转,直接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1500个,包括种植、管护、采挖、物流等多个环节,日均可获得170元左右的收入;肉苁蓉深加工车间可提供经常性岗位200余个,增加了周边群众家门口打工的机会,人均月工资超过3000元,显著高于传统务农收入。同时,还可以带动育苗、电商销售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大漠治沙”入选“中国治沙方案”和中国绿化基金会治沙标准,成为全国荒漠化治理标杆案例,通过《大国治沙》纪录片向全球推广,年均吸引20余个国内外考察团到金塔县学习经验,纵深带动技术输转和产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