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原创 作者:甘肃种苗站
专业号:甘肃种苗站
2025/8/1 11:03:48
近年来,武威市国家杨树樟子松良种基地紧扣生态建设,构建“科研 科普”双轮驱动平台,推动林草科技成果转化与生态科普深度融合,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筑基,打造全链条种质创新平台。良种基地依托68公顷核心功能区,共收集保存杨树、樟子松、抗旱灌木以及城镇绿化树种品种、月季等各类林木花卉种质资源3531份,为生态修复和科研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攻克樟子松嫁接、优良月季扦插等技术瓶颈,建立“种质保存—良种选育—技术示范”全流程科研体系。作为林木育种与生态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期科研基地,每年承接10余名博士、硕士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沙区林木抗逆性育种等成果落地。
创新载体,构建多元化科普服务体系。良种基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体验活动,开设月季品种观赏、樟子松良种培育等特色课程,累计接待公众1300人次;利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科普日”等宣传活动日,积极开展相关科普展览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多份。制作全市生态建设相关展板20块,充分展示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的成绩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数智科普行动,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良种基地采用“线上 线下”双轨科普模式,积极推进科教融合,开展数字化科普宣传,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良种选育、种质资源保存等科普内容4期,覆盖受众超350人次,转发量达150余次。增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濒危树种保护”等专题,扩大科普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