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竹山县溢水镇燕子山村苗圃基地内,乌桕苗木连片挺拔,枫香幼苗枝叶舒展,工作人员有序开展枝叶修剪、水肥检查等养护作业,全力保障苗木生长。该苗圃是竹山县打造省级保障性苗圃、推进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典型实践。
近年来,竹山县锚定国家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与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用苗需求,以“生态优先、产业赋能”为导向,构建起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的育苗体系。依托县鑫森林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整合东川苗圃及4个国有林场苗圃资源,在宝丰镇、溢水镇等交通便捷、水源充沛的核心区域,布局千亩省级保障性苗圃基地,形成“龙头引领、多点支撑”的育苗格局。
科技是育苗提质的关键。基地全面推广轻基质容器、穴盘容器育苗及组织培养等先进技术,破解传统育苗成活率低、生长周期长的难题。在苗木培育上,竹山县坚持“乡土为主、珍稀为辅、产业融合”的思路:重点培育竹类、香樟、桂花等适配本地生态的乡土造林树种,筑牢国土绿化“根基”;同步培育红豆杉、楠木、马褂木等珍稀树种,守护生物多样性;大力发展肚倍、黄柏、油茶、淫羊藿等特色林业产业树种,拓宽群众“绿富同兴”路径。
为确保苗木精准对接需求,竹山县创新推行“订单生产、统一供种、就近育苗、定向供应”模式,建立从育苗、生产到调剂、保供的全链条规范体系。每一批苗木都根据项目需求定制培育计划,既保障国家生态工程用苗质量,又减少运输成本、缩短供应周期。截至目前,全县已形成多树种、多规格的苗木供应能力,年培育各类优质苗木1200多万株,为本地及周边地区生态修复提供稳定苗木保障,同时带动600多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下一步,竹山县将持续深化苗圃标准化建设,拓展“育苗+造林+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推动苗木成为生态保护“守护者”与乡村振兴“致富苗”,助力高质量发展。(竹山县林业局 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