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 正文

杨超:我以初心绘青绿

媒体:兵团日报  作者:徐彤彤
专业号:新疆兵团种苗 2025/10/17 11:08:35

9月,一场秋雨一场寒。戈壁的风逐渐凛冽,细小的石砾被不断卷起,打在人的脸颊上生疼。

有这样一群人,为了让家乡人不再受风沙的折磨,让祖国的西部水更清山更绿,便以汗水为墨,以青春为笔,数十年如一日在戈壁滩上执着描绘着绿色的画卷。

六师五家渠市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超,便是这群人中平凡而又不凡的一位。他用16年青春扎根西北,以赤诚守护绿色,在荒漠边缘种下希望。

2005年,杨超手握大学录取通知书,在穿越浩瀚戈壁的列车上,许下了学成归来、建设家乡的诺言。四年后,他如期而归。望着林业站外的戈壁与稀疏林带,杨超想起爷爷“树能挡风沙,兵团人的根在林里”的话,接过基层林业接力棒,与林木结下不解之缘。

2011年,挑战不期而至,杨超按照师市林业局工作安排,负责六师1097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当时,基地是一片荒滩,我下定决心,在这里种下成片成片的绿意,我必须干好这件事。”杨超说。

引进树种,一锹一锹地平整土地,一棵一棵地种下树苗,这一干就是7年。

2017年,一座北疆知名的省级示范苗圃迎风而立——21个乔木品种30余万株树苗挺立,47个灌木花卉品种100余万株绽放。这里成为北疆良种繁育基地,还是石河子大学校外实践基地。“树扎根深才壮,干林业得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那七年的风沙与汗水,不仅夯实了杨超的业务根基,更磨砺了他“能吃苦、能战斗”的坚韧品质。

六师国家级公益林面积160.3万亩,位居兵团第一,公益林分布跨度大,管护难度高。为了守护这片珍贵的绿色屏障,2018年,杨超充分调研,指导林业站科学开展国家级公益林重大抚育建设项目,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三年间,他推动建成242公里公益林围栏、28座宣传碑、6座瞭望塔,120个招鹰架,563平方米管护用房,铺设防火道路14公里,完成6848亩公益林补植补造,在新湖农场完成12599亩国家级公益林保护恢复。

如今,站在瞭望塔远眺,林带连片,绿洲扩大,守护家园的绿色屏障愈发郁郁葱葱。

2020年,杨超接手林草执法工作,平日里笑容可掬、个性温和的他,在面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时,立刻变得铁面无私,他深知“执法公正是第一位的”。平日里,他重视学习林草执法理论,从理论上深化认知;深入研读法律、法规;工作中敢于较真,敢于硬碰硬。经他手办理的33件林业行政案件,实现了“零复议”。

杨超注重“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执法效果,常年在团场开展普法宣传,通过以案释法,将执法的过程变成普法的课堂,提升了职工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杨超不仅自己成为行家里手,更毫无保留地将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人。面对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变动大、业务生疏的现状,他深入团场,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实地培训,以战代练,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近3年来,他累计培训基层林草工作人员和护林员超过2000人次。

16年的光阴,悄然流逝。当年初出茅庐的青涩小伙儿,如今已成长为可担当重任的林业骨干。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眼中的光芒和对绿色的热忱。16年来,杨超的足迹遍布六师的林区、荒漠和田间地头。他先后荣获国家林草局“生态监测突出贡献个人”“全国绿化奖章”等荣誉,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更是六师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

公益林里,杨超亲手栽的胡杨树和梭梭树已枝繁叶茂。“胡杨三千年坚韧,林业人干工作就得有胡杨那份韧劲。”16年光阴,他用汗水浇灌绿洲,以青春践行初心。他就像戈壁滩上顽强的红柳,深深地扎根,默默地生长,用自己的坚韧和奉献,抵御着风沙,守护着希望。

阅读 134
推荐
专业会员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林草种苗APP

请扫一扫或长按

主办单位:关注森林网

京ICP备05067984号-48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