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丹江口市锚定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已形成“江南武当山道地木本药材”与“江北大横山草本药材”两大互补产业板块。随着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林茂、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
为推动林下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进阶,丹江口市出台《丹江口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6年)》,以生态保护为刚性底线,以产业增效为核心引擎,以群众增收为最终目标,为绿色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严守生态底线,科学规划布局
“生态是丹江口的生命线,发展林下经济须先算‘生态账’再谋‘经济账’。”该市林业局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当地发展的核心逻辑。在全市280.17万亩林地资源中,该市划定116.27万亩禁止开发区域作为生态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剩余163.9万亩适宜林地则精准发力,围绕“江南武当山道地药材产业带”与“江北大横山草本药材产业带”,构建起“两带引领、多区协同、全域联动”的产业格局。在此基础上,该市聚焦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重点打造盐池河黄精、丁家营淫羊藿等特色产区,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体系,让“土特产”长出“金价值”;同时推广“林场+龙头企业+农户”“家庭林庄+生态旅游”等多元模式,以典型示范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将“联农带农”机制落到实处。
创新发展模式,激发产业活力
突破“就林业论林业”的思维定式,推动林下经济与农业、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用足政策“组合拳”,实现“龙头带动”与“资金扶持”双轮驱动。该市每年投入700余万元奖补资金,覆盖种植补贴、品牌建设、技术培训等环节,切实为产业发展减负增效。针对融资难题,政府主动搭建银企对接桥梁——10月21日,市水都农林集团获农商行3000万元授信额度,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让更多市场主体敢投、愿投、能投。
发挥带动效应,群众全面增收
林下经济的根本落脚点在于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该市将林下经济与乡村振兴、对京协作等工作深度融合,使林地成为林农的“增收田”、村集体的“钱袋子”:丁家营镇规模化发展淫羊藿2000余亩;蒿坪镇结合石漠化治理推进林下种植约2000亩;官山镇、盐池河镇依托武当山脉优质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景观利用项目。通过引导农户参与林地流转获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真正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一步,丹江口市将持续优化服务保障、狠抓政策落地,推动林下经济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迈进,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富民兴市的金山银山,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筑牢绿色经济支撑。(丹江口市林业局 张子涵 王凯 郑威 李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