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至21日,神农架国家公园举办为期三天的科普志愿者自然教育培训活动。来自国家公园各单位、科研机构、旅游企业、当地社区居民及民宿、户外探险从业人员200余名参训。
开班式上,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冯威指出,开展科普志愿者培训是发挥国家公园生态资源优势、履行科普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系统培训,让更多志愿者成为生态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随后,参训志愿者代表宣读保护宣言,承诺积极传播生态保护理念,为守护神农架绿水青山贡献力量。
培训内容丰富,兼顾理论与实践。在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课程中,授课人员结合典型案例深入讲解,强调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引发学员共鸣。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江明喜教授主讲植物多样性课程,理论授课环节阐释神农架植物区系独特价值,户外实践环节带领学员沿河岸步行道实地辨识珍稀植物,学员纷纷表示这种模式让认知更直观。
湖北博得生态中心创始人李辰亮以“神农架鸟类多样性”为题,通过图片和案例展示丰富鸟类资源;昆虫专家沈子豪开展夜观昆虫知识讲座,为夜间活动做准备;南京林业大学凯文教授结合自身科研经历,讲授爬行动物相关知识,分享动物趣事。夜幕降临后,学员分组在专家带领下前往官门山景区开展夜观活动,观察夜间昆虫、鸟类,借助天文望远镜观赏星空。
培训还设置户外研学、安全管理、应急救护技能等实践教学内容,湖北经济学院潘淑兰教授现场讲授《国宝金丝猴》研学课程,助力学员近距离了解金丝猴。
“这次培训的学员构成具有代表性。”林瀚生态文化推广中心负责人但艳丽介绍,“既有国家公园的管理人员,也有神农架旅游从业者和社区居民。通过系统培训,我们希望培养一批‘种子’志愿者,让他们在各自领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神农架国家公园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工作,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活动。此次培训是神农架国家公园贯彻落实“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理念的务实举措,旨在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生态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全民自然教育深入开展。(神农架国家公园 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