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米草和荩草都是禾本科植物,两者虽同科不同属,两者植物都是各自属长,但是由于两者在我国南北两地均有分布,且两者在同一区域经常出现,有时相互伴生。很容易相互混淆。
求米草比较喜阴,在山区多分布在潮湿林下,植株弱小,看起来一种可怜兮兮的感觉,叶子似竹叶,南方的朋友经常会误认为是淡竹叶。越是普通,越被忽略。其生长在路边,也难以引起注意,在行人的眼里,那只是一片绿意的存在。
▲ 林荫下生长的求米草
荩草也是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在古代称为“菉(lù)”常常采来作为一种染料植物来使用,常煮其枝叶用以染制黄色官服,因而又称为“王刍”。如先秦的《小雅·采菉》“终朝采菉,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即描述了整天在外采荩草,弄得头发凌乱卷曲,要回家梳洗好的情形。
▲荩草(左)和求米草(右)生境对比
荩草和求米草分布区域类似,但是生境不太一样,荩草比较喜欢阳光,多生长在河沟、路旁,植株比较强壮、挺拔,多为丛生。而求米草喜荫,多生长在潮湿的林下。植株比较矮小稀疏,细弱单株生长。这是从生境和植株上宏观的观察。
▲ 荩草(左)和求米草(右)叶片对比
两者的叶片均呈卵状披针形,叶基无梗,且均有波浪形的褶皱,所以以上三点来区分两者,也是无法分清楚的。
叶上区别主要为,荩草叶片具有抱茎,而求米草没有抱茎。这是叶上两者稳定的区分方式。且求米草弱小多平卧匍匐,节处生根。也是一种区分方法。
▲ 荩草总状花序的两种排列方式
说完两者的叶片和植株上的区别,再来看看两者花序的区分,先说一下荩草的花序,荩草总状花序有两者,一种多2-10枚呈指状排列。另一种簇生于秆顶。
▲ 荩草(左)和求米草(右)花序对比
荩草总状花序,长1.5-4厘米,2-10枚呈指状排列或簇生于秆顶,而求米草呈圆锥花序长2-10厘米,主轴密被疣基长刺柔毛;分枝短缩,小穗簇生于主轴。所以从花序上可以明显进行区分。
综上,对于以上荩草和求米草原植物的区分,因为植物的变异性较大,在野外不要单单靠一种方式来区分,还要结合生境、植株形态、叶、花序等,综合判断进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