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 正文

湖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湖北省木本油料“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媒体:原创  作者:湖北种苗
专业号:湖北种苗 2022/2/23 10:36:32

                            湖北省木本油料“十四五”发展规划

 

前言1

第一章木本油料发展新形势3

第一节发展迈入新阶段3

第二节发展取得新成效4

第三节产品市场新需求7

第四节存在的主要问题8

第二章总体思路10

第一节指导思想10

第二节基本原则10

第三节发展目标11

第三章规划范围与布局12

第一节规划范围12

第二节规划布局12

第四章建设任务18

第一节全面提升产业质量18

第二节着力优化产业结构22

第三节大力培育消费市场25

第四节强化科技创新驱动27

第五章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价31

第一节投资估算31

第二节效益评价32

第六章保障措施34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34

第二节强化政策支持34

第三节优化营商环境35

附表1湖北省木本油料面积与产量现状表

附表2   湖北省木本油料基地建设规划表

附表3   湖北省木本油料投资估算表

前   言

木本油料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提供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木本食用油素有“植物脑黄金”的美称,具有气味清香、无毒、富含营养、不饱和脂肪酸高于草本油料、易被人体吸收等特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消费结构变化,茶油、核桃油、牡丹籽油、橄榄油等作为健康绿色的食用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湖北省是油茶、核桃、油橄榄、油用牡丹、山桐子等木本油料树种的适生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木本油料产业是全省现代林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对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提升消费水平、促进乡村振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三五”以来,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种苗先行、科技驱动、创新机制、企业带动、多元投入、整合资金”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全省木本油料产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为了进一步推进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增强木本油料产品供给,切实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和民生福祉,省林业局组织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于2021年6月~12月编制了《湖北省木本油料“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分析了我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发展取得的新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品市场新需求,提出了我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和建设任务,是指导我省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文件。

第一章 木本油料发展新形势

第一节 发展迈入新阶段

一、木本油料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湖北省委十一届九次会议明确了新时代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发展定位和主要目标;美丽湖北、绿色崛起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赋予了林业和木本油料发展新的机遇。“十四五”时期,木本油料产业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全面提升产业质量、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消费市场、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等主要任务,推动木本油料产业规模化、高质化、品牌化和生态化发展。我省木本油料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二、木本油料产业迎来大有可为的发展黄金期

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2021年4月10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强省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国有中心粮库建设,推进省级战略储备粮油集中管理。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油料扩面增效,发展高油酸菜籽油,在油茶、核桃、油橄榄适生区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湖北省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绿色富民,明确了大力发展油茶、核桃、板栗、甜柿种植及加工业,探索发展油用牡丹、油橄榄、山桐子产业,加强木本油料种苗质量监管,大力推行木本油料良种标准化造林等产业发展重要任务。

“十三五”以来,全省以油茶、核桃、油橄榄等为代表的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迅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苗质量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良种苗木供求基本保障、科技支撑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龙头加工企业产品加工体系基本形成,市场潜力巨大,为全省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木本油料产业迎来大有可为的发展黄金期。

第二节  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2014年11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绿满荆楚行动的决定》(鄂发〔2014〕24号),指出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林,优先发展油茶、核桃、板栗等木本粮油”,2015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鄂政办〔2015〕41号),提出要“把木本油料产业打造成我省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从2013年起,省财政设立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各地积极行动,尤其是近年来,各级政府把精准扶贫工作与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在贫困山区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实施精准脱贫的新路子,通过统筹整合资金,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有效地推动地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油茶作为我省重点推广的木本油料树种,“十三五”期间新发展面积30万亩左右,全省12个市州均有种植。

“十三五”以来,全省通过实施绿满荆楚行动、精准灭荒、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低产林改造、中幼林抚育等重点工程,在基地种植中采取良种良法、科学管理,严格实行“二证一签”管理制度,大力发展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3号、湘林1号、湘林XLC15、鄂林油茶151、鄂林油茶102等油茶品种及组合,积极培育清香核桃品种,探索发展油用牡丹、山桐子、油橄榄,有效地提升了全省木本油料基地的丰产稳产,木本油料基地初具规模。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省现有木本油料林总面积达到689.52万亩,其中油茶431.97万亩,核桃227.84万亩,油用牡丹7.87万亩,油橄榄4.03万亩,其他木本油料经济林17.81万亩。油茶主要分布在我省东部和南部;核桃主要分布在我省西部山区;山桐子主要分布在恩施州利川市;油用牡丹主要分布于襄阳市;油橄榄主要分布在十堰市。

二、产品加工体系基本形成

全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全省建立了一批生产工艺先进、加工能力强的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加工企业,培养出一批群众认识度较高的品牌企业。同时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副产品精深加工研究,不断改善加工工艺,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加工成本,提高木本油料树种综合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截至2020年,全省木本油料加工企业数量达74家,其中油茶加工企业61家,核桃加工企业13家。2020年全省油茶籽产量22.18万吨,核桃产量10.42万吨,油用牡丹产量0.24万吨,其他木本油料产量0.25万吨。

“十三五”以来,全省涌现出了一批重点木本油料加工企业,如红安县将军红山茶油有限公司、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湖北四季春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舜天粮油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正全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目前湖北省有“枣阳油茶”、“将军红山茶油”、“麻城茶油”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四季春茶油”、“福常椿”、“阳新油茶”、“富川山茶油”、“黄袍山油茶”等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个、“富川山茶油”、“谷堤绿魁山茶油”、“悟鑫有机山茶油”、“圭翠园核桃油”“娘娘顶山茶油”、“本草天香”、“上古之水”等省内知名品牌13个。

我省重点油茶企业——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油茶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全国油茶重点企业与国家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建成了24000㎡的现代化加工车间,3600㎡的全国首个油茶文化博物馆,万吨油罐储备设施,2013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级油茶产业示范园”。公司先后累计投资超过1.3亿元,建设高标准油茶基地61200亩,其中股份制基地37000多亩,对接行政村78个,带动农户7600多户(其中贫困户2400多户),走出了一条农民与企业共赢发展的模式。公司通过产品的深度研发、品牌的拓展、油茶体验式生态旅游开发,加快我省油茶产业化开发进程,提升油茶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三、科技支撑作用日渐突显

组织专家力量广泛开展木本油料树种研究,就油茶、核桃等树种制订了育苗、栽培技术规程,建立了标准化技术体系。加强科技推广,建立了全省木本油料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依托林业科研院所、林业工作站、苗圃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通过技术培训、现场辅导和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培训了一批技术骨干。

第三节 产品市场新需求

一、维护国家粮油安全

我国是人口大国,实现粮油长期供需平衡面临巨大压力。目前,进口植物油已占国内市场的大部分,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也是世界上油料进口大国,70%食用油依靠进口。

利用宜林地种植油茶、核桃、油橄榄、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林,不与农业争地。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提高产油量,提供品质优良的木本油料供应市场,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增强我国粮油安全保障能力。

二、提升消费水平

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低档油品,高档保健食用油消费比例很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食用橄榄油已逐渐成为习惯,希腊等橄榄油生产和消费国橄榄油人年均消费量达到20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高档食用油消费量将逐年上升。茶油、橄榄油、核桃油等优质木本植物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高质量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食用油供应市场,满足国人对高档食用油的需求,提升消费水平,有助于改善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食品安全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三、促进农民增收

我省国土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全省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山区和丘陵,油茶、核桃、油用牡丹、油橄榄等木本油料是我省秦巴山、武陵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区及鄂北岗地最具特色的经济林资源,发展基础条件良好。油茶等木本油料从栽种开始到挂果一般3~5年,受益期可长达50年以上。加快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是促进农民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第四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植质量不高

少数县市没有重视优良高产品种的推广应用、采穗圃的认定和建立,经营粗放,造林种苗混杂。部分县市使用了优良品种,但管理粗放,抚育不到位,导致生长不良、病虫害严重。低产低效林面积大,当前全省仍有低产老油茶林200余万亩、低产老核桃林110万亩。

二、机械化程度不够

当前农村劳动力和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而木本油料基地在种植管理、果实采收、山区果实运输、果实脱壳等方面机械化程度还不高,大多数环节还是依靠人工完成,导致企业大规模发展种植行业投入大、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经济效益低,影响社会资金参与基地建设积极性。

三、产品加工和品牌创建不够

一是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有待加强。全省木本油料加工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仅20余家,大多数木本油料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加工利用不足、产业化程度不高、品牌塑造能力明显不足,龙头带动作用发挥得不充分。二是品牌创建不够,公用品牌较少,在全国没有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产品的美誉度产品也不够。三是木本油料副产品综合利用与精深加工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美丽湖北建设,大力推进油茶为重点的木本油料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产业质量,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产品供给能力和产业效益,实现绿水青山有效转换为金山银山,促进我省林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综合考虑水土资源条件、产业发展基础,优化生产布局。坚持绿色安全和环境友好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木本油料产业体系。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坚持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选择适应性强、含油率高、抗性好的高产良种,并配套相应的经营管理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成果,做到改造与新建并举。

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产品定位要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经营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体现特色,注重品种的多样性,采用合理的产业发展措施和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以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的需求。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扶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内生动力,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政府扶持和监督管理,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发展新机制。

第三节 发展目标

适度扩大木本油料产业种植规模,加快推进木本油料低产林改造,加强中幼林抚育管护,全面提升加工水平,强化市场监管和品牌建设,扎实推动木本油料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基地,培植一批木本油料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成完备的木本油料产、供、销产业链条,形成资源相对充足、精深加工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格局。

至2025年,新建优质木本油料林基地总面积42万亩,其中油茶30万亩、核桃10万亩,油橄榄、山桐子、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共2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245万亩,其中油茶基地200万亩,核桃基地45万亩。抚育管护木本油料林443万亩,其中油茶231.5万亩,核桃182.5万亩,其他木本油料29万亩,木本油料林总面积达到730万亩。年产木本食用油10万吨,年产值120亿元,重点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良种苗木使用率达到100%,精加工率达60%以上,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

第三章 规划范围与布局

第一节 规划范围

按照我省木本油料发展情况,全省木本油料品种主要为油茶,其次为核桃,还有少面积油橄榄、油用牡丹、山桐子等。在木本油料品种布局上,重点发展油茶产业,稳定发展核桃产业,按照企业和群众意愿,适度发展油橄榄、油用牡丹、山桐子等其他木本油料。油茶在全省均有分布,根据发展现状,规划以鄂东北、鄂东南、鄂西南等片区为发展重点;核桃主要分布在我省西部海拔400米以上山区,以鄂西北为发展重点;油橄榄主要分布在十堰市,以现有一定规模的县市为发展重点。

第二节 规划布局

木本油料产业布局遵循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优质高效的原则,按全省木本油料地理分布和自然条件,全省以鄂东南幕阜山区、鄂西南武陵山区、鄂东北大别山区、鄂西北秦巴山区、鄂中大洪山区等五大片区为基础,兼顾丘陵平原地区,根据各片区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确定各片区中适合种植的品种及规模。具体布局如下:

一、鄂东南幕阜山区

(一)县市范围。本区包括黄石市、咸宁市、鄂州市等3个市的11个县(市、区)。

(二)基本情况。本区属幕阜山山系,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等特点,年平均降水量1468.8—1608.9毫米。土壤以红壤、石灰土和黄棕壤为主,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土壤肥力中等。本区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油茶,现有油茶种植面积109万亩。现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6家,油茶交易市场2个。

(三)发展重点

依据本区域木本油料资源现状和适宜发展区域条件的特点,重点发展油茶产业。充分考虑土壤条件、地形地貌、土地空间、品种适应性、栽培历史和种质资源基础,规划建设布局确定为重点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

重点发展区:阳新县、通城县、通山县、崇阳县。

一般发展区:大冶市、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

二、鄂西南武陵山区

(一)县市范围。本区包括宜昌市的秭归县、长阳县、五峰县、宜都市、夷陵区、点军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兴山县、远安县;恩施州的建始县、鹤峰县、来凤县、宣恩县、恩施市、利川市、咸丰县、巴东县等2个市州的19个县市区。

(二)基本情况。本区地处鄂西南山地,属武陵山山系,地貌类型以中山、低山为主。气候为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型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土壤以黄棕壤、山地黄棕壤为主。本区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油茶、核桃,现有油茶种植面积32万亩,核桃种植面积80余万亩。现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家,油茶交易市场2个。

(三)发展重点。依据本区域木本油料资源现状和适宜发展区域条件的特点,重点发展核桃产业,稳定发展油茶产业。充分考虑木本油料种植所需的土壤条件、地形地貌、土地空间、品种适应性、栽培历史和种质资源基础,规划建设布局如下。

1.油茶产业

重点发展区:恩施市、咸丰县、来凤县、当阳市、松滋市。

一般发展区:五峰县、长阳县、夷陵区、宣恩县、利川市、鹤峰县、建始县、巴东县。

2.核桃产业

重点发展区:秭归县、兴山县、夷陵区、宣恩县、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鹤峰县。

一般发展区:恩施市、咸丰县、长阳县、远安县、点军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

三、鄂东北大别山区

(一)县市范围。本区范围包括黄冈市的麻城市、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蕲春县、黄梅县、浠水县、团风县、武穴市;武汉市的黄陂区、新洲区;孝感市的大悟县、孝昌县、安陆市等3个市的14个县市区。

(二)基本情况。本区地处鄂东北低山丘陵,属大别山,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属北亚热带大陆性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1083.8毫米。土壤以黄棕壤、黄土为主,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大别山低山丘陵区砂砾重,质地轻,土层浅,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其他区域土壤肥力中等。是我省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地带性植被以马尾松—栎类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等。本区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油茶,现有油茶种植面积106万亩。现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0家,油茶交易市场6个。

(三)发展重点。依据本区域资源现状和适宜发展区域条件的特点,重点发展油茶产业。规划建设布局如下。

重点发展区:麻城市、红安县、蕲春县、团风县、黄梅县、浠水县、英山县、大悟县等。

一般发展区:武穴市、罗田县、孝昌县、安陆市、黄陂区、新洲区。

四、鄂西北秦巴山区

(一)县市范围。本区范围包括十堰市的茅箭区、张湾区、武当山特区、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襄阳市的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的12个县市区和神农架林区。

(二)基本情况。本区地处鄂西北山地,由秦岭山脉东延部分、大巴山东段、武当山脉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海拔在神农顶,3105米。区内山势陡峻,高差较大,地形复杂。气候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较丰富,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土壤以黄棕壤为主,本区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油茶、核桃,现有油茶种植面积10万亩,核桃种植面积72万亩。现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家,油茶交易市场2个。

(三)发展重点。依据本区域木本油料资源现状和适宜发展区域条件全省油茶种植大多数以家庭为单位,种植户分散,种植技术不高,管理粗放。多数油茶基地的条带宽度(或坡度)以及种植行距、株距不适合机械化的作业要求,采收设备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仍普遍采用传统生产作业方式,种植、抚育、采收等机械使用率低的特点,重点发展核桃产业,适度发展油茶产业,探索发展油橄榄。规划建设布局如下。

1.核桃产业发展布局

重点发展区:南漳县、保康县、房县、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神农架。

一般发展区:谷城县、竹山县、竹溪县、老河口市、枣阳市、宜城市、襄州区、茅箭区、张湾区。

2.油茶产业发展布局

重点发展区:谷城县、枣阳市、宜城市、南漳县。

一般发展区:襄州区、保康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

3.油橄榄产业发展布局

探索发展区:郧西县、丹江口市、竹山县、郧阳区。

五、鄂中大洪山区

(一)县市范围。本区范围包括随州市的随县、曾都区、广水市;襄阳市的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荆门市的屈家岭管理区、掇刀区、东宝区、钟祥市、京山市等3个市的14个县市区。

(二)基本情况。本区地处鄂中北,桐柏山南麓,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865-1070毫米。本区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油茶、核桃,探索发展油用牡丹。现有油茶种植面积53万亩,核桃种植面积6万亩。现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5家,油茶交易市场3个。

(三)发展重点。依据本区域木本油料资源现状和适宜发展区域条件的特点,重点发展油茶、核桃产业,适度发展油用牡丹。规划建设布局如下。

1.油茶产业

重点发展区:随县、曾都区、随州高新区、广水市、京山市、钟祥市。

一般发展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沙洋县、东宝区、掇刀区、漳河新区。

2.核桃产业

一般发展区:随县、曾都区。

3.油用牡丹产业

探索发展区:随县、曾都区、广水市;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

第四章 建设任务

第一节 全面提升产业质量

一、着力提升资源质量

(一)加快低产林改造

改造低产低效林245万亩,其中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200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核桃林45万亩。规划采取分类施策的方法对现有的低产林进行改造,包括密度调整、林地清理、更新改造、高接换冠等。

(二)适度扩大种植规模

根据全省林地资源现状,新建优质木本油料林基地面积42万亩,其中:油茶30万亩,核桃10万亩,其他木本油料2万亩。利用各类宜林地,结合退耕还林和林相改造,新造优质木本油料林基地。

(三)加强幼林抚育

对现有油茶、核桃幼林,采取合理垦复、补植和施肥等抚育管理措施,使之达到丰产稳产。抚育面积443万亩,其中油茶231.5万亩,核桃182.5万亩,其他木本油料29万亩。

(四)推动标准化基地建设

对已有的木本油料产业园进行改造,规划建设示范基地80个。建设内容包括现有基地的基础设施改造,品种改造培育、科技培训等。规划建设油茶示范园60个,面积3.0万亩,核桃示范园20个,总面积1.0万亩。

至规划期末,木本油料林总面积达到730万亩,各市州新建木本油料林基地面积任务见规划任务表。

(五)完善优质种苗繁育基地

1.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加强木本油料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优良品种繁育的研发工作,选育适生性强、产量稳定、含油率高和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并积极推广,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骨干示范苗圃。

严格实行“三证一签”管理制度,确保种苗质量安全。制定木本油料苗木培育技术规程、造林技术规程和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更好地指导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夯实物资基础和技术基础。主要推广品种有: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3号、湘林1号、湘林XLC15、鄂林油茶151、鄂林油茶102等油茶品种。

据统计,现有油茶种苗基地苗木生产能力每年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1680万株,穗条2700万支。规划期内油茶新造林、改造共需良种苗木约0.5亿株,良种穗条约1.2亿株(支),现有优良苗木供给能力完全可以能满足油茶基地发展的需要。规划期核桃更新改造共需良种苗木约0.1亿株,良种穗条约0.4亿支,现有核桃优良苗木供给能力可以满足核桃基地发展的需要。

根据主产区各市(州)规划新造和更新面积的不同,改扩建设一批良种采穗圃、良种苗圃基地及木本油料种质资源库等,满足发展的需要。

2.良种采穗圃建设

(1)规划建设油茶良种采穗圃12个,其中:扩建良种采穗圃4个,提质良种采穗圃8个,形成良种采穗圃面积2000亩。每年能提供良种穗条3000万条,满足新建和更新油茶林良种基地穗条的需要。

(2)现有核桃采穗圃可基本满足核桃穗条的需求,规划在现有基地的基础上,提质扩建核桃良种采穗圃4个,形成良种采穗圃面积640亩。每年能提供良种穗条980万条,满足核桃林良种基地穗条的需要。

3.种苗基地建设

(1)在现有良种苗圃基地基础上,改造提质良种苗圃15个,形成良种苗圃面积1500亩,每年可育苗4000万株以上。

(2)现有核桃种苗基地可基本满足核桃种苗的需求,规划在现有基地基础上,提质扩建良种苗圃6个,形成良种苗圃面积960亩,每年可提供良种苗木供应能力960万株,实现一个良种基地辐射一定栽培范围,保证核桃林良种供给率达到100%,满足核桃产业生产建设需要。

4.建设木本油料种质资源库

(1)为确保油茶良种品质,为育种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丰富和优良的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油茶优良种质资源。规划建设油茶种质资源库1个,面积300亩。

规划建成后,采集全省不少于50个单株的油茶品种,引进不少于10个优良品种。

(2)为确保核桃良种品质,为育种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丰富和优良的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油茶优良种质资源。规划建设核桃种质资源库1个,面积200亩。

专栏1   着力提升资源质量

1.加快低产林改造。至2025年,低产低效林改造245万亩,其中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200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核桃林45万亩。

2.扩大种植规模。至2025年,新建优质木本油料林面积42万亩,其中油茶30万亩,核桃10万亩,其他木本油料2万亩。

3.开展幼林培育。至2025年,抚育管护面积443万亩,其中油茶231.50万亩,核桃182.50万亩,其他木本油料29万亩。

4.推动标准化基地建设。至2025年,规划建设示范基地80个,占油料林基地的30%以上。

5.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提质扩建油茶良种采穗圃12个,提质扩建核桃良种采穗圃4个。提质扩建油茶良种苗圃基地15个,提质扩建核桃良种苗圃6个。建设油茶种质资源库1个,核桃种质资源库1个。

二、提高生产加工水平

(一)提升加工能力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打造一批生产工艺先进、加工能力强的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加工企业,生产出产品质量高、消费者满意的木本油料产品投放市场,培养出一批群众认识度高的品牌企业。

(二)延伸木本油料加工产业链

鼓励具有创新能力的木本油料企业加快构建多级化、高值化的加工体系,建立木本油料副产品综合利用与精深加工生产线,利用副产品提取茶皂素、多糖、植物蛋白等高级化工原料:利用精炼油以及副产品提取物等高级原料,发展休闲食品、营养保健品、高档化妆品、日化用品、生物医药、环保农药等相关延伸产业,全面提升全资源利用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三)建立加工配套体系

大力支持木本油料主产地区依托各类农林生产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具有一定实力的经营主体,在重要集镇、村庄以及物流节点,配套建设各类形式、不同规模的初加工储运点,增强原料收集、烘干、脱壳、仓储(低温)、物流等能力,着力改善产区仓储集散条件,有效解仓储困难、积压变质等问题,提高原料供给保障能力,促进木本油料生产与加工供应链的衔接。

专栏2   提高生产加工水平

1.提升生产加工能力。至2025年,引导资源向标准化加工企业流通,木本油料精加工率提高至60%以上;大力培育专用配套装备及生产资料生产企业5个,木本油料产业园数量48个,年产木本食用油10万吨,年产值120亿元。

2.延伸油茶加工链条。至2025年,重点培育油茶综合利用与精深加工示范企业5家,茶油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

3.建设油茶果初加工储运点。至2025年,建设油茶果初加工储运点50个。

 

第二节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一、培育区域发展集群

引导产业向优优势产区集中,重点围绕武陵山区、大别山区等五大片区打造产业发展带,着力建设一批油茶产业强县、强镇(村),加强整合区域产业资源,集群成链,连块成带,培育批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深、示范带动力强的亿元或百亿木本油料产业集群,构建区域性产业发展经济圈。根据木本油料主产区基地和现有加工业企业的分布,依就近加工原则,对现有规模企业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进行优化扩建,形成布局合理,产品结构优化,粗、深、精加工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

二、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

强化政策支持,落实优惠政策,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特,培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龙头木本油料企业。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大型产业集团,提升龙头企业在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支持龙头企业产业示范基地,建立“产购储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鼓励知名木本油料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海外建设油茶产业基地,实现企业盈利与当地发展互利共赢。

在木本油料主产区建立依托现有流通企业,支持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尽快形成若干家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进行产品深精加工,市场开拓,为林农提供系列化服务,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品生产走市场,示范、引导中小型企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扶持中小型专业经营主体。

完善税收优惠、金融信贷、财政支持等扶持政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主体发展适度规模化、专业化木本油料种植基地。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创办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产销服务队伍等专业生产合作组织,大力发展良种服务、农资经营、农技服务、农机作业、技能培训、中介服务、产品流通、信息咨询等木本油料专业服务,建立专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供销全链条高效运转。

四、构建完整产业链条

推动木本油料龙头企业以全产业链为目标,向上游开展资源产销对接合作,采取定向投入、专项服务、良种培育、订单收购、代储加工等方式建设原料基地;向下游发展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并进一步向文化、旅游、科普方向拓展延伸,贯通资源培育、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销售贸易、服务等各项环节,实现资源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服务多样化。大力支持“规模化基地+精深加工企业+科技支撑+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模式的大型综合产业园建设,打造一批一二三产业链有效融合、集群化发展水平高的全产业经营示范样板。引导中小型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多元化专业经营主体不断融入以区域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条,加强与龙头企业分工协作,共同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五、强化农企利益联结

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企业+家庭农场”等生产组织形式,构建木本油料种植农户、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之间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承贷承还、信贷担保等方式,帮助订单农户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提供种苗农资、生产技术、机械作业、有害生物防治、市场信息等服务。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分配模式,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

六、发展产业联盟

鼓励木本油料主产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与科研院校、产业协会等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单位开展合作,成立多类型的产业联盟,搭建集公共服务、品牌培育、技术创新、规范经营、政策咨询和人才培养的行业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的联动合作互助机制。支持联盟成员通过信贷担保、产业开发、攻关技术、成果转化、品牌创建、市场开发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油茶产业资源整合,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专栏3   优化产业结构

1.培育区域发展集群。至2025年,全省培育1-  -2个规模化产业集群。

2.推进全产业经营示范建设。至2025年,打造高水准的油茶综合产业示范园20个,建设油茶示范农庄100个。

3.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至2025年,重点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


 

第三节  大力培育消费市场

一、完善市场交易体系

(一)健全专业交易市场。

积极引导木本油料商品交易融入专业交易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或区域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国内高效的市场流通渠道。进一步在主要产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具有一定辐射范围和影响力的油茶专业交易市场,提供木本油料商品(包括副产品、农资等)展示交易、质量检测、信息交流、仓储物流、金融服务、技术咨询(交易)等多方位市场服务。推进木本油料期货上市交易,为木本油料产业提供有效价格指导和风险管理工具。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木本油料品牌海外影响力。

(二)规范交易市场秩序

严格执行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和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加强木本油料产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追湖制度,配合加大对产、供、销等环节的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依法规范广告宣传和包装标识管理。严厉打击不符合国家标准、以次充好、非法炒作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有效保证产品质量认证的信誉,维护木本油料市场的公平竞争,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促进消费转型升级

(一)强化品牌塑造

推动木本油料品牌建设,构建品牌体系,探索品牌创新升级新路径,树立高端国油定位。加强企业间的协作,构建知名企业互识互补、互助互享的品牌生态圈。规划期间,要大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价值。一是加大产品宣传推介。通过宣传部门,在主流媒体、新型媒体开展经济林特色产品公益宣传推介活动,举办并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产品展示展销会,提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创建公用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争创“三品一标”、省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建立以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企业品牌主导的品牌体系。

(二)创新宣传营销手段

加大木本油料产业公益广告的宣传投放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短视频、自媒体等平台,使广大群众认识了解木本油料的价值。探索超级IP与油茶文化深度融合。积极申办原产地证明商标及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延伸更高品牌价值。加快发展销售网络,引导现代化企业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通过直播电子商务、社交营销开启“云逛街”等新模式,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鼓励发展产业智慧旅游,建立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长效机制。以产业协会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平台,举办高品质高峰论坛和文化节庆活动,扩大产业的社会影响,提高油茶产品认知度和美誉度。

(三)培育文化内涵

以科技创新催生消费发展新动能,着力培育高质量、多元化的木本油料产品,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加大木本油料产业领域新成果、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充分挖掘木本油料价值,延伸增值服务,挖掘高价值产业链条,扩大木本油料产品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保健、医药、美容等关联产品精深加工中的应用范围。充分利用木本油料资源和民俗文化,将产业链延伸到休闲旅游开发,以文化促进和助推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木本油料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培育生产体验、休闲观光、养生康体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集产、学、研、旅、销为一体的文旅商业综合体。

专栏4   着力培育消费市场

1.建设油茶专业交易市场。至2025年,支持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等地加强油茶专业交易市场建设,建设全省油茶交易市场。

2.油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加强茶油产品检验检测,建立茶油产品溯源系统,产品追溯率达80%以上。

3.扩展油茶文化旅游产品。至2025年,建设油茶特色小镇6处、油茶康养基地8个,油茶文旅商业综合体16处。

4.打造油茶知名品牌。至2025年,重点打造国内油茶知名企业品牌10个。

5.宜传推广油茶文化。至2025年,举办油茶产业高峰论坛4次、油茶文化节会4次、油茶科普研学教育10次,油茶科普探索及研学教育基地5个。

第四节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一、完善科技平台建设

发挥科研院所的平台优势,构建联结全产业链科研和生产的“中心枢纽”。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协同和链式集成创新中心。加强多学科、跨部门对口沟通,深化部省科技合作,集中攻关产业关键技术瓶颈,为产业提供成果孵化、中试服务和技术培训,提高产业创新水平,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打造区域共性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建设木本油料产业大数据信息系统,全面收集木本油料产业数据,提高市场动态监控、产品供销预测、行业发展分析能力。建立木本油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对木本油料产品实现全过程质量安全进行整体收集与评估。制定和完善木本油料种苗培育、资源生产、加工技术等行业标准,建立全产业标准化生产模式。

二、加快关键技术攻关

依托湖北省林科院、种苗站、推广中心和华中农业大学,整合科技力量,形成以现有油茶、核桃主要栽培种和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产学研联盟,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重点研发和推广油茶、核桃、油橄榄优质高产新品种、高效栽培新技术;开展木本油料精细加工和高附加值副产品研发,建立木本油料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等,为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和服务。同时,依托湖北省林科院、种苗站和推广中心3个单位建设省级木本油料推广技术服务组。

三、加强技术装备研发

围绕木本油料产业升级,重点攻克丰产调控技术,研发栽培水肥一体化灌溉、无人植保、智能运输、高效采收和清洁烘干等省力化、轻简化技术和智能装备,构建智能化生产和运维体系。开展全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创新研发皂素、多肽、多糖等非油组分纯化利用技术和配套加工装备,开发高附加值系列产品。

四、加强科技应用推广

建立健全木本油料产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建立由科研院所、产业协会、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合作组织组成的省级油茶推广技术服务中心,强化产学研用结合,引导科技要素集聚生产企业和生产一线。加大优质成果遴选储备,促进科技成果工程化和市场化开发,努力提高木本油料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针对木本油料良种示范基地、低产林改造生产基地建设中的品种选用、种苗培育、低改技术、管理技术及采收、加工和副产品利用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进行定期培训和服务。逐步规范木本油料生产各个重要环节,推广应用已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或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良种、芽苗嫁接与壮苗培育技术、低产林分分级与快速复壮等技术。组织专家编写木本油料实用生产技术丛书或资料,分区域举办培训班,推广实用生产技术。通过培训计划,每年培养能熟练掌握嫁接操作技术和丰产栽培实用技术的农民技术员6000人以上,为进一步实施产业升级奠定基础,促进产区群众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木本油料产业升级提供强有的科技支撑。

规划培训3万人次,包括营建种质资源库、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建设和完善重点实验室、数据库等科研基础平台、加强林农技术推广等内容。

五、加大专业人才培养

大力培养木本油料领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组建科技创新专家团队。面向木本油料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和服务需求,培养多层次、精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和山区科技人才制度,进一步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加大对生产基地、加工、贸易一系列实用技术人才培育力度,培养木本油料科研型、工匠型技术人才。

专栏5   强化科技创新升级

1.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立木本油料产业大数据信息系统,全面收集木本油料产业数据。

2.推广应用产业工程装备。至2025年,研制推广使用成熟、适用的油茶产业工程装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力争油茶产业工程装备程度达50%以上。

3.加强科技攻关。整合科技力量,对现有油茶、核桃等存在的难题,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重点研发和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高效栽培新技术。

4.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强化创新引领,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油茶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力争油茶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成果转化率达75%以上。

5.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至2025年,培育一-批生产服务型企业或团队,开展油茶产业全过程技术技能培训3万人。

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价

第一节 投资估算

一、估算依据

本规划投资估算主要依据《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造林技术规程》、建筑工程劳动定额等相关标准,以及有关地区造林技术经济指标、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技术指标。

二、投资估算

根据建设任务和投资标准测算,规划期内总投资为98.55亿元。(详见附表3)

(1)新造油茶林投资9亿元;低产低效林改造投资40亿元;抚育管护投资23.15亿元。

(2)新造核桃林及其他品种投资2.4亿元;低产低效林改造投资6.75亿元;抚育管护投资16.92亿元。

(3)良种采穗圃新建和改扩建投资0.08亿元;

(4)种苗基地新建和改扩建投资0.05亿元;

(5)省级种质资源库建设投资0.11亿元;

(6)技术培训0.09亿元。

三、资金筹措

采取中央财政投资、社会投资等筹措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建立和完善全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投资保障机制。

(1)中央投资

中央投资包括中央基本建设投资和中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新造15万亩油茶林投资0.75亿元(每亩补助500元)、低产低效林改造100万亩投资5亿元(每亩补助500元)、良种采穗圃新建和改扩建投资0.08亿元、种苗基地新建和改扩建投资0.05亿元、省级种质资源库建设投资0.11亿元、技术培训0.09亿元等方面,中央投资共6.08亿元。

(2)社会投资

社会投资资金主要用于新造油茶林投资、低产低效林改造投资、抚育管护投资、新造核桃林及其他品种投资、低产低效林改造投资、抚育管护投资等方面,社会投资共92.47亿元。

第二节 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通过全面实施规划建设任务,全省木本油料林分质量和产量将得到全面提高。稳产后,全省茶油、核桃油、橄榄油等年产油量将达到10万吨,通过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茶油、核桃油、橄榄油等产品年产值达90亿元。除获得油料主产品外,每年茶枯、茶壳等副产品产值可达30亿元。届时,全省木本油料产业年总产值可达120亿元。

二、生态效益

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通过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坡耕地造林和稀疏林地改造以及对现有林分改造将逐年增加区域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不仅增加了林地产出,而且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减少风灾、火灾、冻害、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通过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和完善基础配套建设,将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基地建设还将通过低效林改造等措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林地产出率,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三、社会效益

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市生态环境,引导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使林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促进林业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通过优化整合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将充分调动企业、社会和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带动50万农户、150万林农增收,促进地方农村经济发展。建设资源基地,扩大加工企业生产规模,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安置农村劳动力。同时,通过营建示范林和进行技术培训,可大大提高林农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不仅能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改善国民膳食结构、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而且将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整体推进“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省直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发展重点县市要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年度计划和政策措施,完善监督体系和考核奖惩措施,有序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第二节 强化政策支持

整合资金和项目,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路径和模式,开展“两山”试点县和“两山”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创建各类产业示范基地,将产业示范基地优先纳入项目规划和产业扶持范围。加强林业金融创新,搭建林业投资担保平台,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林业领域,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非林地经济林木(果)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木本油料产业贷款项目实行据实贴息。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木本油料企业发放贷款。加大全省粮食投资担保公司对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改善投融资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林业经营主体通过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上市融资。完善财政补贴的商品林保险制度,支持保险机构开展木本油料树种保险业务,鼓励木本油料产业从业者积极投保,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第三节 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减政放权”,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加强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强化建设项目用地要素保障,对涉及重大工程、民生项目等建设需使用林地的,开通特殊项目绿色通道。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多平台、多渠道公开行政审批流程、审批结果,及时主动公开更新后的权责清单、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等,方便企业、群众查询办理。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监管,对检查对象建立红黑名单制度,优化林业行业市场环境创新和完善信用监管。推进森林保险工作,提标扩面,进一步规范森林保险承保和理赔行为,增强林业产业项目抗风险能力,优化林业发展的环境。

阅读 4970
推荐
专业会员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林草种苗APP

请扫一扫或长按

主办单位:关注森林网

京ICP备05067984号-48

基于E-file技术构建